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春的乐章已然悄然奏响。在全省备耕春耕的大合奏中,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与垦区同根同源、同生同创的涉农本科高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充分发挥独特的学科优势,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科研创新到成果应用,全方位助力春耕生产,为黑土地的丰收注入科技力量。
智能施肥护黑土 科技春耕启新程
“老穆,你看看这机器,是不是比咱以前用的先进多了?”北大荒集团尖山农场的试验田里,尖山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姜凯岩正和尖山农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穆少峰以及科技园区职工们围在一台机器旁,眼神里满是好奇和期待。这台机器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现代农业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与精准作业岗位科学家张伟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复合肥精准变量施肥起垄机。
复合肥精准变量施肥起垄机
“以前一亩地撒多少肥全凭经验,有时候肥用多了,长出来的庄稼看着挺壮实,可时间长了,土壤就板结,地力反倒下去了。”姜凯岩一边说一边用手摩挲着机器的外壳,“有了这台机器,施肥也能像绣花一样精细了。”
不远处,张伟教授正和团队成员盯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地图。“这是土壤养分分布图,我们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和土壤肥力精准点测技术,给这块地做了‘彩色CT’检查,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张伟教授指着地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解释说,“红色区域代表土壤肥力低,金色区域肥力高,绿色区域则处于中间水平。我们根据这些数据,结合农业专家的建议,给每一块土地量身定制施肥方案,就像给病人开药方一样,缺什么补什么,不多也不少。”
检查做了,药方有了,具体如何施肥?“我们先把将处方图数据上传到变量施肥机系统的智能控制终端中,然后配合学校自主研制的复合肥变量施肥起垄机实现精准施肥。”张伟教授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智能控制终端,“你看,这排肥轴电机就是它的‘手’,控制驱动系统是它的‘大脑’,手脑配合就实现了定位、定量、按需施肥。”
精准施肥不仅科学高效,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张伟教授为农场算了一笔经济账:变量施肥技术可以为每一块土地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均衡土壤养分分布,强化黑土地保护效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就拿尖山农场来说,今年每公顷节肥19.35公斤,节肥率为8.07%,目前这项技术应用示范面积千余亩,如果全面推广开来,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张伟教授(左四穿绿衣)和技术人员在田间交流
三大试验齐推进 春耕生产添动力
“亓立强,你那边数据采集得怎么样了?”试验田的另一头,科研团队的成员们正在进行大豆冠形性状信息采集及整理,建立大豆生长标准模型,为智能化管理平台提供理论基础。
张伟教授转身看向试验田里的三大核心试验区说:“这三大核心试验区是我们这次春耕科技助农行动的关键。”记者看到,三大试验区依次排开,其中第一块试验区里69个大豆品系正茁壮成长。“这是品系对照与品种筛选试验区。”张伟教授介绍,团队通过69个大豆品系的横向对比,筛选出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的优质品种,可以为黑土地适应性种植提供数据支撑。“那是主栽品种密度对比试验区。”张伟教授指着第二块试验区说,团队针对当地10个主栽品种,设置了不同种植密度梯度,探究“品种-密度-产量”协同关系,可以优化田间管理模式。
“我明白了,不同的品种,种植密度不一样,产量也有差别。你们这个试验就是要帮我们找出最适合的种植密度,让产量最大化。”尖山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郭雷说。
“没错!”张伟教授笑着说,“第三块试验区是信息化设备验证试验区,我们在这里部署了智能传感器、无人监测平台等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及气象数据,推动精准农艺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面对试验的复杂性,张伟教授充满信心:“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专业的团队,还有支持我们的农民兄弟。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我们的目标是构建‘良种+良法+智能化’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助力黑龙江大豆单产提升与标准化生产。”
田间地头耕种忙
产学研携手奋进 智慧农业谱新篇
“张教授,你们此次带来的技术和设备对我们春耕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大荒集团科信部部长汪铎与张伟教授深入交流,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他感到,新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与推广,将有效提升春耕的效率和质量,为即将到来的种植季奠定坚实基础。九三分公司总经理王福表示,智慧农业系统与农场高度契合,特别是在精准变量施肥方面,能为春耕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他期待着这些技术能尽快在尖山农场全面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尖山农场董事长孟龙洲也充满信心地说,有了强大的科研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尖山农场有信心把“智慧大豆种植样板”打造好。
在尖山农场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融洽。张伟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详细介绍着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些成果不仅让在场的北大荒集团的领导们眼前一亮,更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农业工作者看到了春耕生产的新希望。
从智能化精准施肥到三大试验同步推进,从产学研联动到智慧农业新场景的构建,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也承载着农民兄弟的希望和梦想。在这片黑土地上,科技的种子已经播下,期待着在金秋时节收获满满的希望,助力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