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清晨,细雨淋漓,天气微冷。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千亩良田,却升腾着火热的气息。灰白色云层下,彩旗招展、农机轰鸣,打破了晨间的寂静。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赋能龙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全省农业春播劳动和技能大赛,在千里沃野的三江平原如约启幕。
此次竞赛由黑龙江省农业水利气象工会、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办,全省12个市(地)和北大荒集团9个分公司共计21支代表队113名农业职工和农民选手参赛。
水田插秧竞赛,不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精度的较量。来自肇源农场的农机手林冬旭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告诉记者,“每一株秧苗的间距、深度都关乎后期生长,容不得半点马虎。”沃得骁龙插秧机在他的操控下,如同一支灵动的画笔,在镜面般的水田上勾勒出整齐的线条。
苗箱中倾泻而出的水稻秧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五线谱上跃动着的希望的音符,奏响丰收序曲。
在无人作业展示区,机械在无人操控情况下,沿着预设路径自动行驶、插秧,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其精准度和稳定性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就在几天前,友谊农场的旱田区同样上演了一场精彩对决。18名选手驾驶着先进的播种机,在2250亩赛场上展开大豆播种技能大比武。
轰鸣的播种机在垄间飞驰,免耕播种、变量施肥等技术令刚刚苏醒的黑土地“精神抖擞”。宝泉岭分公司军川农场选手李萌操作着智能播种机,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种子间距,精准控制着播种量。“以前播种全凭经验,现在机器能根据土壤数据自动调整,就像给种子找到了最舒适的‘家’,既节省成本又提高了产量。”李萌兴奋地说。
从水田到旱田,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科技,这场春播竞赛既是一场农业生产的盛会,更是一次农业发展动能的全面激活。
近年来,省总工会紧扣省委省政府建设农业强省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树立大产业、大行业工作导向,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匠人才培养为重要载体,赋能农业技能人才振兴,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根基。省农业水利气象工会迅速落实,聚焦春耕生产关键节点,联动垦区与农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农业春播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力提升农业职工技能水平,激发农业劳动者创新活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贡献力量。
如今,春播竞赛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红兴隆分公司为例,其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超80亿斤,旱田田间综合计划率达99.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友谊农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永刚表示:“通过竞赛,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得到推广应用,生产效率与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在2024年高产创建活动中,友谊农场大豆亩产达306.67公斤,玉米干粮亩产达1029.6公斤。”
竞赛不仅促进了生产数据的提升,还催生出良好的行业生态。各农场自发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形成“技术共享、经验互鉴”氛围;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共同探索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竞赛首次为全省各市(地)专设赛道,重点提升地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能素质,为农业劳动者搭建起学技术、练本领的广阔平台。这一举措打破了区域和行业壁垒,促进了垦区与地方农业深度融合,加速培育农村工匠人才,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省农业水利气象工会负责人介绍:“我们将竞赛打造为‘田间课堂’,邀请专家和技术能手现场讲解示范,并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助力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通过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挂牌省级工匠学院及产业工匠学院等举措,一批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来自克山县向华乡的90后新农人王秋雨,代表齐齐哈尔市参赛并获团体一等奖。赛后,他难掩激动:“在百粒重称量环节,我深刻感受到‘科技种田’的重要性。每一粒种子的饱满度都关乎丰收成果。作为青年农民,我要把竞赛中学到的精准农业技术带回田间,和乡亲们一起用科技筑牢丰收根基。”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